撰文 / Jiro 攝影 / Eddie Jan, Jiro |
日本第一台2.8光圈Olympusflex系列。
1939年 ZEISS推出了世界上一台光圈2.8的TLR-Ikoflex III。
那日本呢?在1952年時Olympus推出了一台Olympusflex I ,第一台2.8光圈的TLR誕生了。當時售價為47,000日圓,而一位日本上班族平均薪資則為7,000,要存6個月以上才買得起一台Olympusflex。
當時Olympusflex I設計時,還參考了Rolleiflex,也就是在腰平上方安裝了第二反光鏡,可以透過第二反光鏡將腰平變成眼平的功能。這個設計馬上就被ROLLEIFLEX公司控告侵權,所以就下架了。
第二反光鏡(取自網路) |
隔年1953年推出Olympusflex BII, 取消了第二反光鏡的設計,屬於Olympusflex量產的機型,雖然市場上較一代易取得,但短短數年產量藝有限。產量少的Olympusflex I在編號前面會打上"No.",如<No. *******>的序號,但Olympusflex BII僅有<*******>出廠序號。
|
|
在1954、1955及1956年時候他們推出了簡化版的Olympusflex A3.5 、A2.8、 A3.5 II,
然後Olympusflex系列就退出了TLR市場。當時售價則降到23,000及26,000日圓。(簡化版的A系列也取消了重曝鈕。A3.5 及A3.5 II差別是在A3.5II多了閃燈模式,但一般用戶不太常用)
Olympusflex A2.8 |
Olympusflex A3.5(取自網路) |
在鏡頭的設計上,Olympusflex I 及BII鏡頭都為F.Zuiko 7.5cm F2.8 ,鏡組為6片4群。簡化版的A2.8、3.5系列則為D. Zuiko ,鏡組為4片4群。
鏡頭的卡口部分,Olympusflex 與一般日系機種不同,是BAYII卡口。這種卡口非常少見,換句話說鏡頭蓋、配件不是難買就是較昂貴。
< 操作及機構簡介 >
Olympusflex BII
- 正面
機身左上方為快門鎖,A位置為快門釋放模式,L為快門鎖模式。快門鎖下方的按鈕為快門鈕。
機身左邊圓形鈕為快門轉盤,右邊為光圈轉盤,而右邊撥桿上旋鈕,為快門上弦鈕。
機身左邊圓形鈕為快門轉盤,右邊為光圈轉盤,而右邊撥桿上旋鈕,為快門上弦鈕。
而機身左下方的鈕為自拍器,使用時與快門上弦鈕一起按下;再按下快門時,即可啟動自拍倒數計時功能。
- 左側面
最上方鈕為過片鈕,中間的為對焦軸;下面小按鈕轉為A時為正常拍攝模式,轉到D即為重曝模式。
- 右側邊
< 實拍 >
Olympusflex A2.8 Ultrafine 400 |
Olympusflex A2.8 Fujifilm 160NS 藝田沖掃無調整 |
Olympusflex A2.8 Fujifilm 160NS 藝田沖掃無調整 |
Olympusflex BII 藝田沖掃無調整 |
Olympusflex BII 藝田沖掃無調整 |
Olympusflex BII 藝田沖掃無調整 |
Kodak Professional Portra 400 (Photo Credit: Eddie Jan)
|
Kodak Professional Portra 400 (Photo Credit: Eddie Jan) |
Kodak Tmax-400 (Photo Credit: Eddie Jan)
|
< 後記 >
Olympusflex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:鏡頭。
許多Olympusflex BII鏡頭都有霧化和脫膠的問題,我經手過的加上朋友手邊的大概十台可能只會有一台是正常的,而且霧化使鏡頭非常怕光,導致拍出來一片白霧狀。
而A3.5系列雖然不是太多有霧化的狀況,但以自己玩過幾台的經驗,似乎本身就非常怕光。
這些有年份的機子都需要整理,而Olympusflex的蒙皮是合成皮,因為年份較久了會脆化剝落,經維修後基本上蒙皮多少都有破損。
另外雖然Olympusf在1956年後退出TLR市場,但Olympus仍為Airesflex Elmoflex等公司生產TLR鏡頭,也算是另一種的靈魂延續吧!
延伸閱讀:
-作者資訊-
Jiro,大家都叫他雞肉或祿萊隊長 雙眼相機中毒者
認為相機、鏡頭不用多,一台雙眼相機就足夠拍不到就留心中。
其實當初只是覺得雙眼相機很帥,才跳入這個世界。